2025年5月6日
是第27個“世界哮喘日”
“哮喘”
是全球最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
據估計
全球每20個人中就有1個患有哮喘
全球約有3億患者
這個看似熟悉的疾病
實則藏著許多被大眾忽視的危險因素
今天,就帶大家揭開哮喘的神秘面紗
哮喘是全球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,根據2023最新全球哮喘防治創議(GINA)對哮喘的定義為:哮喘是一種異質性疾病,通常以慢性氣道炎癥為特征。是由氣道周圍炎癥和肌肉收緊引起的一種疾病,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喘息、呼吸急促、胸悶或咳嗽等癥狀,常在夜間及凌晨發作或加重,多數患者可自行緩解或經治療緩解,但嚴重情況下可導致死亡。
1. 呼吸困難:患者會出現胸悶、氣促等癥狀,尤其在夜間或清晨更為明顯。
2. 哮鳴音:患者咳嗽時,可聽到肺部發出的哮鳴音。
3. 咳嗽:多為刺激性干咳,夜間和清晨較為嚴重。
4. 胸悶、胸痛:部分患者可伴有胸悶、胸痛等癥狀。
哮喘發病是遺傳易感性與環境暴露共同作用的結果。約30%-40%的患者有家族過敏史,若父母患過敏性鼻炎或濕疹,子女患病風險顯著增加。環境觸發因素包括:
1. 過敏原:塵螨、寵物皮屑、花粉等; ?
2. 刺激物:煙霧、冷空氣、油漆氣味等;
3. 感染與壓力:真菌、細菌、支原體、病毒性呼吸道感染、情緒波動等。 ?
這些因素通過激活免疫細胞(如嗜酸性粒細胞、肥大細胞),釋放炎癥介質,導致氣道痙攣和重塑。未控制的哮喘可能引發肺氣腫、氣胸,甚至進展為慢性阻塞性肺病(COPD)。急性發作時,氣道完全阻塞可能引發呼吸衰竭。
哮喘通過規范管理可有效控制: ?
1、監測與就醫:若出現反復喘息、咳嗽等癥狀,應記錄癥狀變化,及時就醫,通過肺功能檢查確診。 2、避免誘因:了解并盡量避免觸發哮喘的因素,如定期除螨、遠離寵物毛發、佩戴口罩防花粉等。 ? 3、環境調控:保持室內通風,濕度控制在50%以下。 ? 4、適度運動:選擇八段錦、五禽戲等低強度活動,避免劇烈運動誘發喘息。 ? 5、規范用藥:遵醫囑使用吸入性糖皮質激素(ICS)等控制藥物,而非僅依賴急救藥物。? 6、自我管理:學習使用峰流速儀監測肺功能,記錄發作規律,制定個性化應對方案。 ? 病毒或細菌、真菌、支原體等感染是哮喘發作的重要誘因。呼吸道感染會引發氣道炎癥,導致氣道高反應性,使哮喘患者更容易出現喘息、咳嗽等癥狀。感染還會削弱呼吸道的防御功能,使氣道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。尤其是兒童和老年人,由于免疫力較低,更容易因感染而誘發哮喘。同時,反復呼吸道感染甚至可能增加患者未來發展為哮喘的風險。因此,對于已確診哮喘或存在過敏體質者、免疫力低下人群,一定要做好日常呼吸道感染的早發現、早診斷、早治療!
卓誠惠生呼吸道感染整體解決方案
哮喘是一場與慢性炎癥的持久戰,需患者、家屬與醫生協同應對。通過科學認知與規范管理,絕大多數患者可維持正常生活。